查看原文
其他

一个盲人创业者的上班路

来源:中国青年报客户端,作者:樊江涛、王瑞瑾、孙山、肖平华 


  “残疾人有困难,正常人也会遇到困难,遇到困难想办法解决就是了。”


这么有志气的话出自石家庄80后高庆文之口。每天,他牵着一只漂亮的导盲犬阿布上班,上车下车,过马路,上下台阶,成了这条上班路的一片风景。也正如残奥会开幕式上,盲人火炬手点燃主火炬时,来自现场的那一声声“加油”,在这个充满人情味的城市里,盲人创业者高庆文并不缺少给他加油的力量,只是有些听得到,有些听不到。


  虽然肢体有残疾,但同为80后的妻子李佳佳却反感有人给他们夫妻贴上“坚强”的“标签”。2011年,高庆文在和李佳佳结婚一年后,创办了自己的按摩店。


  2014年,李佳佳通过努力考取了C5驾照,开始负责接送丈夫上下班。2021年年底,他们的家庭迎来了盼望已久的新成员——导盲犬阿布。


  为了让妻子更专心地照料两个女儿,高庆文决定在阿布的陪伴下乘公交车上下班。去年12月,高庆文开始和阿布一同踏上上班路,感受着城市文明的脚步。


视频作者:樊江涛 王瑞瑾

与导盲犬同行
  95路公交车的司机们,对待高庆文和阿布从不过分热情。曾经获得过全国五一巾帼标兵岗的这些女司机已熟悉这对乘客,更知道身穿红色马甲“工装”的阿布是一只性格害羞的导盲犬。

  每天公交车门到站打开后,女司机会柔声提示站在门边的高庆文:“95路。”阿布就会引导高庆文上车来到空座位前。高庆文落座后,阿布趴卧在座位正前方的最里侧,成为一个安静的“美男子”。

  而去年12月,这对乘客首次搭乘公交车的经历却并不顺利。当时高庆文搭乘公交车时,司机按照宠物不能上车的规定,不允许阿布乘车。热心乘客中有人赶忙向司机普及了导盲犬的相关知识和规定,才使阿布顺利完成了自己在石家庄的首次公交之旅。

  对此,高庆文的妻子李佳佳得知后倒也理解,“毕竟阿布是出现在这座城市的第一只导盲犬嘛!”

  2018年12月1日,《导盲犬国家标准(GB/T 36186-2018)》开始实施。在刚刚结束的北京冬残奥会上,就有阿布的“同学”——来自中国导盲犬大连培训基地的6只导盲犬参与特殊“志愿”服务。作为公益机构,中国导盲犬大连培训基地经过严格培训后,已免费交付给视力残疾人使用的导盲犬共计239只,作为他们的 “眼睛和助手”。阿布就是其中一员。

  在网上递交申请5年后,去年11月高庆文被通知到大连与这只两岁多的拉布拉多工作犬见面。经过近两个月磨合、顺利通过4次考试,在新年即将到来时,阿布终于和高庆文回家了。

  说起与导盲犬阿布的“交情”,高庆文形容为“性命相托”。

  每当通过路口时,阿布都会停下脚步提示主人,在通过人行横道时,高庆文左手拉紧阿布,右手高高举起,示意来往司机减速慢行。“阿布不能辨识红绿灯,但可以根据过往车辆判断通过的时机。”为此,高庆文会不断提示着阿布:“看车,注意危险!”而阿布也总会不负重托,顺利完成任务。

  路遇导盲犬,很多人会不免心生爱怜。为此专家提示:遇见工作中的导盲犬要“四不一问”——不呼唤、不抚摸、不喂食、不拒绝,及时询问是否需要帮助。

  今年春节,高庆文全家回乡探望父母时,除了妻子和女儿,阿布也是一员。在老宅宽敞的院子里,脱下“工装”后,阿布奔跑跳跃,性格一贯沉稳的它难得地展示了自己活泼的一面。

  那一刻岁月静好,高庆文意识到阿布已是这个幸福家庭不可或缺的一分子。


生活就是彼此,彼此就是生活
  “生活就是彼此,彼此就是生活。” 由于疾病,只能以轮椅代步的李佳佳习惯这样总结她和盲人丈夫的 “互补式”生活。相识于一场联欢会的两人,2010年结婚后,她就成了高庆文的眼,高庆文则是她的腿。

  在李佳佳取得驾照前,两人的出行也的确是如此:她坐着轮椅,高庆文扶着轮椅步行。

  而这种改变始于2010年4月1日,新修订的《机动车驾驶证申领和使用规定》开始实施,右下肢和双下肢残疾人允许申领C5驾照,驾驶残疾人专用的小型自动挡载客汽车。

  为了取得驾照,这对夫妻开始了他们最艰难的“远行”。凌晨4点,他们就出发赶往驾校。高庆文骑着自行车,紧紧抓着李佳佳的三轮车。这段路并不好走,但有了彼此陪伴,夫妻俩照样有说有笑。

  2014年C5驾照拿到,李佳佳终于可以骄傲地让丈夫做一个“风一样的男子”。

  通过短视频平台,她展示着日常丰富多彩的生活:开车送丈夫上班、接女儿放学,驾驶电动轮椅借助无障碍设施一路疾驰赶往美甲课程……

  有知冷知热的丈夫、可爱的女儿,还有房、有车——说起自己的小日子,李佳佳总是笑。这个80后获得幸福的秘诀似乎很简单,那就是勇敢地向着火热的生活迈出第一步。


漆黑里结识,携手前行
  这家名为“康健盲人按摩”的街边小店,除了店主高庆文,3位技师也都是盲人。

  4个人中,与80后高庆文、李昌天不同,孟迎山、张威这两个70后都经历过双眼从光明到黑暗的巨大改变。

  在被一场车祸夺去光明前,45岁的孟迎山是一名中西医结合专业的医生,假如人生轨迹没有发生变化,他自信会成为一名主治医师;疾病致盲前,48岁的张威则是一位技术过硬的水暖工。

  双眼从光明到黑暗需要经过的心路历程,当事人的感受最为真切。“整整一年半,我都不愿走出家门……”在那段人生的至暗时刻,张威只去学校接过一次放学的孩子。曾经4分钟的路程,他摸索着走了20多分钟,“无奈又懊恼”。

  黑暗让人迷失,找到出路还要依靠自己。人到中年的孟迎山、张威又沿着新的生活轨迹再次出发:孟迎山取得了盲人按摩主治医师资格证,在半年前来到这里;学习按摩、找工作,张威也在一个月前加入进来……他们在漆黑里结识,宛如盟军一般携手前行。

残奥让残障人士被更多人看见

期待为他们加强社会福利保障


北京冬残奥会虽已落幕,但通过观看冬残奥会,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残障人士的生活和他们的权益保障。

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调查发现,81.7%的受访者表示观看冬残奥会让自己更加关注残障人士生活,68.9%受访者建议加强残障人士的社会福利保障。

北京00后大学生曹松关注了北京冬残奥会,他觉得中国代表团在本届冬残奥会上的表现可以用“非常精彩”来形容。“中国队接二连三地夺牌,自己点赞祝贺都快跟不上节奏了。”

在北京工作的邓欣,会通过社交平台看与冬残奥会相关的报道,“很多雪上项目对于普通人来说都很具挑战性,更不用说是有肢体残障的人,对勇气意志都是考验”。“这个时候就会想到自己,还有什么理由不去努力”,曹松说。

来自重庆的90后郭萌期待,通过冬残奥会可以让更多人关注残障人士群体,更多地关心他们。“希望残奥运动员可以有更好的未来。”

调查显示,59.0%的受访者建议畅通残障人士融入社会的渠道,54.5%的受访者期待完善无障碍设施建设与维护。加强对残障人士的保障,受访者的期待建议还有:注重对残障人士的心理疏导(47.2%)、加强对残障人士的医疗救助(39.8%)以及丰富残疾人的文化生活(28.6%)等。


浙江某高校00后大二学生蔡嘉丽在关注盲人生活时发现,公共场所无障碍设施还需要增加,给残障人士带来更多便利。“比如盲人独自出门,需要依靠拐杖和盲道。如果盲道被车辆、杂物占用,就会影响到盲人”。

对于患有脑瘫的女孩彭玉娇来说,“希望可以多一点斜坡、扶手,斜坡可以缓一点,少一点楼梯。虽然我可以走路,但对于没有扶手的楼梯,真的很害怕。”她希望,不只是残障群体关注无障碍设施,更多的人都应该推动完善无障碍设施建设,“因为这是普惠所有人的,直梯不只是肢体残疾的人需要,扶手也不只是行动不便的人用,普通人有时也需要”。

此外,值得关注的是,创造更多针对残障人士的求学、求职机会(60.8%),获选率均超过六成。

南昌某高校00后大二学生吴尚男感觉,现在大家普遍看重效率,但残障人士的生活往往需要更多耐心,因此要对残障人士有更多宽容,不要对他们有偏见。“有些人虽然有残疾,但跳舞、唱歌很好,很有才艺,要给他们创造舞台。” 他期待社会多给残障人士展示的平台,增加他们的信心,同时带动更多残障人士积极融入社会。

2008年夏季奥运会和残奥会后,全国无障碍设施的建设和改造在加强,残障人士参与运动的机会在增加,各种助残机构像雨后春笋一样冒了出来。冬残奥会也成为一个契机,让更多的人关注残障人士,未来他们的生活会越来越便利和光明。

同为听障人士,曹松观看残障志愿者、开闭幕式上听障视障的表演,感受到了生命的精彩。在“康健盲人按摩”店里,高庆文、李昌天、孟迎山、张威四人围坐在饭桌前,兴之所至,有人提议干一杯。杯子通常都碰不到一起,但笑声会荡漾在这个按摩店的每个角落……


编  辑丨陈佳璇
校  对丨李之媛
校  审丨贾文程
值班编委丨连李生
点亮“在看”,关注他们,尊重他们,关怀他们!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